- 1岁宝宝几个月身高不长?
- 小孩子不长个子是什么原因?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长高?
- 1岁宝宝不长体重怎么办啊?孩子长高了,但体重三个月都没长?
- 宝宝三岁了,确只长个子不长肉,营养吸收不好吗?还是长病了?
- 孩子两岁半,饭也不少吃,肉,水果都吃,为啥不长个?
1岁宝宝几个月身高不长?
一岁宝宝六个月的时候身高不长是有一岁宝宝的身高体重,上还是没有注意营养一定要给,一岁的宝宝吃上特别好的奶粉或者母乳,或者软软的面包,反正是有营养的东西都该吃啥咋说,一岁不到,又跑就可以喋喋,体了,一岁六个月的宝宝长的特别快的。
小孩子不长个子是什么原因?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长高?
孩子不长个子的原因,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良的原因造成的,但是也不能够排除属于遗传的因素,在这种时候可以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做个骨骼的检查,如果孩子的骨骼没有病好的话,孩子也是有希望继续长高的,在这种时候要及时的给孩子补充营养,让孩子多做运动锻炼,这样的话也是能够促进孩子的个子长高的。
1岁宝宝不长体重怎么办啊?孩子长高了,但体重三个月都没长?
一岁宝宝长个子了,但体重不长有可能是因为营养没有及时跟上所导致的,可以多给孩子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,如鸡肉,牛肉,羊肉等一些肉类来进行营养补充,也要让宝宝吃一些新鲜的水果,如苹果,香蕉,橘子,梨,葡萄,火龙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宝宝三岁了,确只长个子不长肉,营养吸收不好吗?还是长病了?
跟我家孩子一样,我家闺女也是三岁,个子倒是一直在长,体重很久没变化了,每天能吃能睡能玩,精神充沛,我从来不纠结这个问题。
每个孩子的体质不一样,有些吸收好易长肉,有些吃得多但瘦瘦的,不论是胖也好瘦也好,不生病,精神好,有啥好纠结胖瘦的。
宝宝应该怎么吃,相信这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。然而,辅食喂养中的错误观念实在太多了,宝妈们一不小心就踩坑了。今天,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坑娃的喂养误区。
不吃盐没力气?错!
菜不放盐怎么能吃,要吃盐宝宝才有力气…
很多老人家都有这种想法。但实际上,宝宝的心脏、肾脏等都没有发育成熟,过早吃盐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巨大的负担,不利于TA的健康。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,摄入过多的钠,容易引起高血压、心脏病等多种疾病。
6个月以前的宝宝,所需的钠元素完全可以从母乳或者配方奶粉中获得,不需要额外吃盐;6个月到1岁的宝宝,所需的钠元素也可以从各种辅食中获得。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中建议,1岁以下的宝宝都不应在食物中额外加盐。
事实上,1-3岁宝宝每日所需的钠元素是700mg(相当于1.8g食盐)。各种水果蔬菜、肉类还有零食中含有的钠元素也完全可以达到这个量,额外添加食盐也没什么必要。
3岁以下的宝宝都应该不吃盐或者尽量少吃盐。
多喝果汁有营养?错!
宝宝不爱吃水果,很多家长都会把水果打成果汁,或者直接购买超市中的浓缩果汁喂给宝宝。觉得这样也能补充维生素。有的家长甚至会把果汁当水给宝宝喝。
事实上,宝宝是不适合喝太多果汁的。果汁的含糖量非常高,一杯苹果汁中就含有26g糖,大概相当于6块方糖。而AHA(美国心脏协会)建议儿童每日的糖摄入量应该在25g以下。长期用果汁把果汁当水喝,很容易引起宝宝蛀牙、肥胖等问题。而且果汁不能完全代替水果的营养价值。水果榨成汁后,里面的膳食纤维已经完全被破坏了。
1岁以下:不要喂果汁美国儿科学会在指南中写道,1岁以下的宝宝不要喂果汁。1岁以上也应当尽量少喝。
1-3岁:每日喝果汁不要超过半杯
4-6岁:每日喝果汁不要超过四分之三杯
7-18岁:每日喝果汁不超过1杯
自制米汤比买的米粉有营养?错!
有的家长觉得市面上卖的米粉都含有添加剂,不如自己熬米汤给宝宝喝,营养又安全。
其实,自己熬的米汤才真的没什么营养。大米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,而且都在米粒里,能融进米汤的营养很少。
配方米粉中含有宝宝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,尤其是铁元素,7-12个月的宝宝所需要的铁99%都来自辅食,而米汤根本没有办法满足这个需求。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中建议首先给宝宝添加富含铁元素的糊状物作为辅食,强化铁米粉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给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喂水?错!
6个月以下的宝宝不需要额外吃任何东西,包括喝水。
对于纯母乳的宝宝,他们需要的所有营养,从母乳中就能获得。
对于人工喂养或者半母乳喂养的宝宝,配方奶粉在冲泡的过程中,本身就加入了足够的水。所以也不需要再额外喝水。
WHO***上这样写道:
配方奶粉在冲泡的过程中,本身就加入了足够的水。喝配方奶的宝宝也不需要再额外喝水。
宝宝的胃很小,额外喝水会占据胃里的空间,影响食欲,减少宝宝喝奶的量。
另外,宝宝的肾脏发育不成熟,代谢不了那么多水分,喝太多水,反而容易伤肾。
美国儿科学会建议:6个月以内的宝宝,不需要任何除了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液体,包括水和果汁等。
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宝宝的识字经验,我家孩子3岁开始我就和他一起看书,但不会动的书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欢,后来我开始寻找动画类的教育材料,前后使用过多款早教类的应用,普遍存在广告频繁、在未知孩子学习效果的时候就开始收费,直到我发现了【猫小帅学汉字】应用可积累识字量,养成阅读好习惯,快速适应幼小衔接。
孩子两岁半,饭也不少吃,肉,水果都吃,为啥不长个?
家长不要着急,孩子胃口好,只要没病,长个子没问题,况且孩子才2.5岁,孩子还小。
我今天晚上7点-8点的直播,刚好讲的主题是《让孩子长高的4个有效方法》。我是一名幼儿园的老园长,工作了32年了。
孩子只要身体健康,没有先天的身体缺限的话,影响长高的因素还有很多:如:遗传,后天因素等。遗传占70%,后天因素占30%。
日常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,帮助孩子长高。
1.营养。
一日三餐均衡营养,合理科学搭配,食材尽可能多的丰富,不重样,培养孩子不挑食,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。
2.运动。
让喜欢上游泳,倒立,投篮,向上摸高跳。每天坚持至少一项。特别是游泳,一定坚持。
3.规律作息,充足睡眠。
让孩子每天晚上9点一定要入睡,晚上9-10点孩子进入深层睡眠,大脑要分泌生长激素。
每年5月也是一年中长得最快的一个月,这个月的运,锻炼,营养一定加强。
4.培养孩子要有长高的意念。
你的孩子什么都吃很好,证明胃口好,不操心吃饭的问题。如果吃得好吃得多,孩子还是瘦小不长个,要观察孩子大便,还可到医院检查一下消化,只要没问题,日常注意上面4个方法,孩子会长高的。
决定身高有很多因素,有遗传,有营养,有后天的运动。有的爸妈本身不高,孩子身高可能会受影响,这就需要加强营养和锻炼,多跑跑跳跳。如果不是遗传因素,自我觉得营养也足够,那就去医院查一下身体是否缺少微量元素之类的。
您好!我是小胖妈妈,孩子饭也不少吃,肉,水果都吃,为什么不长个?首先毕竟现在孩子还小,实在是担心可以带孩子去医院做个微量元素检查,看医生怎么说,有没缺什么,只要整体数值都跟同龄小孩正常,就没事。
现在说说不长个的2个因素及一些弥补的方法:
1.先天性因素
首先小孩不长个,跟父母的身高有很大的关系,父母的身高决定了小孩的身高,这是基本上的事实,遗传基因的话只能靠后天的努力弥补。怎么弥补呢?
做运动,比方说打篮球,跳跃,晨跑等等,同时户外运动还可以晒太阳,使紫外线帮助维生素D的转化,适量运动能促进骨骼更好生长。就是千万不要药补,什么增高药,营养品,虽然有暂时的效果,但是的确很害人,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事发生,好不容易生个儿子,大家都宠,吃的太好,营养补过度,结果后面一点都不长,到医院检查医生说骨骼已经完全闭合,营养过剩,长不了了,血一样的教训。
2.后天性因素
小孩饮食方面要多样化,荤素搭配,不可挑食,过度的挑食也是会影响小孩长个的,零食要少吃,如果基因上我们不能战胜,只能攻占后天的"小战术"。是不?家长们。饮食加运动还怕我们的小孩不长个?
其次,早睡早起也很重睡要,一般小孩在8:30--9:00的样子就要上床睡觉,因为晚上9点,生长激素才开始按时大量分泌,睡得越晚,生长激素的分泌就越少,对孩子的身高就越不利,保证每天睡觉时间够9个小时就可以了,睡多了也会影响发育的哦。
您好,4岁宝妈来回答这个问题。孩子身高受遗传的影响,后天因素也有很大关系。身边有父母高,孩子不高的。也有父母不高,孩子长的很高的例子。
遗传的影响我们无法改变,但后天因素可以控制,家长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把控:
一,饮食。孩子的饮食做到种类丰富,营养均衡,微量元素不缺乏。不挑食不偏食。题主说孩子饭不少吃,肉水果都吃。那么蔬菜吃的是不是丰富呢?菜品的种类是否单一呢?
二,睡眠。早睡早起,适量午休。作息规律不熬夜。睡眠避免灯光。很多孩子作息都是受父母的影响,陪着父母熬夜睡眠不规律。
生长激素分泌旺盛的时间是晚上11:00到凌晨3:00,且必须在黑暗的环境中分泌。
熬夜和灯光都会破坏生长激素分泌,影响孩子长高。
三,运动。适量的户外运动对长高也有益处。另外,精力旺盛的孩子总是不觉得困,运动可以消耗精力,帮助睡眠。
四,精神状况。心情好,吃饭香睡眠好。乐观的心态对身体状况也有益处哦。
五,科学监测。定期测量孩子身高,绘制孩子身高记录曲线,和同龄标准身高表进行对照,发现一直低于[_a***_]水平时,可以去儿童内分泌门诊咨询专家意见。
总结:
孩子饭不少吃,肉和水果都吃,还是不长个,可能是蔬菜摄入种类少,作息不规律,运动量不够等问题,也可能与遗传相关。
家长需加强对后天因素的控制,同时对孩子身高进行科学监测。必要时咨询专家。
很多爸妈会担心,孩子会不会太矮、太瘦,或是太高、太胖?头会不会太大、太小?在此,我们列出孩子2岁半的平均身高、体重,提供爸妈做为参考。2岁半岁:身高84.0~***.3公分 / 体重10.1~16.2公斤 /头围 45.3~50.6公分影响孩子成长发育的因素很多,如:父母遗传、营养状况、运动程度、内分泌和生长环境等等,只要孩子的身高、体重与头围皆介于上述范围,生长发育就算是在正常范围内;若数值只差一点点,但孩子的活动力很好,爸妈也不用太担心。如对孩子生长发育有任何疑虑,请带孩子到健儿门诊咨询医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