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源有哪些特色小吃?
东江酿豆腐源于中原时人们包饺子的习惯,他们因迁徙到岭南无麦粉可包饺子,逢年过节,东江人便想出了酿豆腐的吃法。一千几百年下来,东江酿豆腐如今已成为河源饮食中一大名菜佳肴,几乎到了“无酿豆腐不成宴”的程度。
2、打炒米
打炒米又名摘炒米。它是以粘米或糯米为主要原料,先把它们煮熟晒成饭干后,再以花生仁、芝麻、糖等为辅料,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。
3、河源酸萝卜
河源酸萝卜是广东省河源市的特产。它是以白萝卜、白醋、糖精、辣椒干等为主要原料,经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。它的颜色鲜,质地脆
河源有哪些特色小吃美食?
很***能回答你这个问题,河源市属于客家人之一的一座城市,关于客家人的历史,如果想了解更多客家人文化的可以去百科上面查阅,里面记载着客家人的由来历史等文化有详细的讲解。我出生在河源市龙川县的某一小山村,我也属于客家人,和梅州紧挨着。从小到大就是爷爷奶奶一起生活。最开心的就是逢年过节,因为逢年过节的时候会会制作有很多好吃的东西。从小到大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这三种美食,每年爷爷奶奶都要做,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家的三种特色美食。
第一个特色美食:客家酿豆腐
酿豆腐制作过程复杂。需要经过泡—磨—榨—煮—调—压—切—煎—酿—焖等多种工序才能吃上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客家酿豆腐。简单讲解一下制作酿豆腐的工序过程。
《泡》:首先要选择颗粒饱满、没有虫口,隔一晚上今晚将豆子用清水泡上,泡豆子的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,不然豆子出浆就会减少,从而影响豆腐的产量。
《磨》:第二天一大早就要进行磨豆,用勺子将黄豆带水一起舀进石磨顶口,顺时针方向平移转磨,豆浆慢慢从石磨渗出,沿着凹槽流入桶里。磨豆腐很耗体力,也只有这样,用人工制作出来的豆腐才好吃,因为石磨能把豆浆压磨得够细腻。虽然现在市面上有电动石磨,但出浆太快,做出来的豆腐不够嫩滑。
《榨》:将打好得豆水用过滤袋把豆渣进行过滤榨出豆汁工序。
《煮》: 过滤好得豆水倒入大锅里用柴火煮沸,煮沸了就是我们所说的豆浆。
《调》:煮沸后把豆浆倒入祖传的大缸中凉一会。然后进行卤水”调制成”豆腐花。调制卤水是关键的一步,如果卤水放多了豆腐太变老,卤水放少了豆腐可能制作失败,所以要用勺子将卤水一点一点滴到豆浆里,慢慢搅拌,配置完卤水冷却后表面会形成一层我们所吃的“腐竹”。每次爷爷上架之前都会把表面那一层拿给我吃,我喜欢蘸上白糖吃,味道香甜可口噢。
《压》: 把凝固的豆浆舀到铺好过滤袋的豆腐格里,用大缸比较重的物品压出剩余水分,大概需要压半个小时左右。
《切》: 随后把豆腐切成正方块的,嫩白的白豆腐就做好了,切好后用篮子装起来沥干水分。
《煎》:把白豆腐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,煎豆腐的过程中要及时翻面,以防烧焦了影响口感,翻面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一些,不然豆腐容易弄碎。煎好的豆腐随后用刀从中间切成两半。
《剁》:把一块半肥半瘦的大猪肉挑瘦去肥,加上少许香菇和一碗配制好的盐水进行豆腐馅的制作。每次爷爷都是亲手剁肉,他说外面机器打的口感没有手工剁的好吃。
《酿》:用手捏住豆腐,用手把猪肉“戳”进豆腐块正中处,我每次都会把豆腐戳破,奶奶酿的豆腐肉多皮不会破,所以这“戳”肉也要熟练娴熟和技巧的。
《焖》:把所有“酿”好的豆腐放入大锅中盖上盖子用小火慢“焖”。火一定要适度,不可时大时小,“焖”至豆腐熟即可。出锅后就可以吃到鲜嫩多汁、回味无穷、口感十足的客家酿豆腐了。
第二个特色美食:清明粄
清明粄又叫“艾粄”和“青团”,清明粄是客家美食中的一种,每年到清明节奶奶都会制作清明粄给我们吃,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清明前后经过下春雨后,家乡的艾草长的最茂盛和鲜嫩的时候,加上清明是扫墓的日子,亲人都在家里团聚,所以人们就用艾草制作了这道美食“清明粄”。
清明粄用糯米粉和艾草揉成面团,里面包着花生芝麻红糖馅做成,做好的清明粄放入锅里蒸20分钟就可以了。软糯香甜,想到就好像吃啊,可惜今年清明带着宝宝不能回老家。
第三个特色美食:炸油果
炸油果又叫“煎堆”。每年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制作炸油果。这是在新年期间每餐不可缺少的特色小吃。这个做法比较简单,用糯米粉和片糖揉和在一起,然后捏成长的或者圆的放到油锅中炸至金黄就可以了。
刚出锅的油果香脆爽口,真的很好吃,每次奶奶都不让我多吃,她说吃多了上火,只有隔天煮饭的时候放进去蒸了吃。
想必每个家都有那么一道你最想念的特色菜和牵挂的家人,想家了就抽空回家看看,陪伴家人的同时还能吃上家乡熟悉的味道噢!祝福你心想事成,万事如意!
河源的特色小吃美食
1、东江酿豆腐
东江酿豆腐源于中原时人们包饺子的习惯,他们因迁徙到岭南无麦粉可包饺子,逢年过节,东江人便想出了酿豆腐的吃法。一千几百年下来,东江酿豆腐如今已成为河源饮食中一大名菜佳肴,几乎到了“无酿豆腐不成宴”的程度。
2、打炒米
打炒米又名摘炒米。它是以粘米或糯米为主要原料,先把它们煮熟晒成饭干后,再以花生仁、芝麻、糖等为辅料,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。
3、河源酸萝卜
河源酸萝卜是广东省河源市的特产。它是以白萝卜、白醋、糖精、辣椒干等为主要原料,经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。它的颜色鲜,质地脆
4、咸香鸡
客家咸香鸡是广东河源的传统菜肴,皮脆肉滑,口感独特,味道鲜美,虽然食材用料简单,但却独具风味,让人回味无穷,味道甘香,鸡肉蛋白质含量较高
5、红炆肉
红炆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河源传统名菜,爽口软滑肥而不腻,色泽金黄,肉质香滑鲜嫩,爽口软滑,独具风味,是难得的一道好菜,广受当地食客们的喜爱。
河源是客家人居住的城市,美食小吃有很多,比如猪肚鸡,萝卜粄,油粿,酿三宝,五指毛桃鸡,盐锔鸡,有万绿宝萝卜脆,客家鱼干,清明艾叛等.....河源最有名的是万绿湖的水,水质非常好。
河源有哪些比较正宗的美食?
河源市有很多特色美食,给我留下很深美食。
猪肉汤,客家特色,清香美味,很滋补,老少皆易。
客家酿豆腐,酿香菇,红烧肉,梅菜扣肉,东江盐焗鸡,水晶鸡,桂花鱼,牛角粽,
特别桂花鱼_精选万绿湖特产桂花鱼精心制作,刀工精细,鱼色乳白,口感鲜美,清甜嫩滑。
桂花鱼简介:
桂花鱼体较高而侧扁,背部隆起。口大,下颌明显长于上上颌。上下颌、梨骨、囗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,前面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,下缘有4个大棘;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。头部具鳞,鳞细小,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。背鳍分二部分,彼此连接,前部为硬棘,后部为软鳍条。体黄绿色,腹部灰白色,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;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。
特点:
刀工精细,囗感嫩滑,清甜味鲜。
营养价值:
1、鳜鱼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少量维生素、钙、钾、镁、磷、硒等营养元素,肉质细嫩,极易消化,对儿童、老人及体弱、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,吃鳜鱼既能补虚,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;
2、吃鳜鱼有“痨虫”的作用,也就是说有利于肺结核病人的康复;
做法原料:
桂花鱼1条(约1斤2)、南丝2两;淡汤2斤半、盐、味精、胡椒粉适量、姜片。
制作:
1、先将桂花鱼去鳞、宰净、起肉、切成块、鱼骨斩块;
2、起镬,将鱼肉拉油,鱼骨煎透加入二汤滚成奶白色,起镬放入碟瓷上,把菜远煨熟,摆放在菜式两边即成。